答:新加坡EP(Employment Pass)签证作为吸引全球专业人才的“黄金准证”,其申请竞争激烈程度与审批严格性持续攀升。那申请新加坡EP签证被拒?是出现了哪些问题导致呢?
1.个人资质不达标
薪资未达标准:2025年起,新加坡人力部(MOM)对EP申请者薪资要求提高。非金融行业最低月薪需达5600新币,金融行业则需6200新币。若申请者薪资低于此标准,申请极可能被拒。例如,一位从事软件开发的人员,其申请EP时月薪仅5000新币,远低于非金融行业门槛,必然不符合要求。此外,对于40岁以上申请者,薪资要求更高,需达到对应行业最低标准的双倍月薪,如不能满足,也会成为申请失败的因素。
学历或经验不足:EP申请要求申请者持有受认可的大学学位或具备同等专业资质。若提供的学历不符合要求,如短期课程、非正规学校毕业证等,申请将不被认可。部分行业虽接受经验替代学历,但需有丰富相关工作经验。若申请者既无合适学历,工作经验又匮乏,如刚毕业不久且仅有少量实习经历,难以证明自身具备胜任岗位的专业能力,申请易被拒绝。
COMPASS评分低:除薪资超22500新币的顶尖人才可豁免COMPASS评分审查外,其他申请者需在此综合评估框架(满分100分)中累积至少40分。该框架涵盖薪资水平、学历、工作经验、国籍多样性及本地雇佣支持等维度。若申请者在这些方面表现不佳,如薪资处于较低百分位、学历非顶尖学府或普通大学学位、所在公司外籍员工国籍单一、本地员工占比低等,会导致评分不足,进而申请被拒。
2.材料问题
信息不一致:申请EP时,提交的所有文件信息需与申请表内容完全一致。一旦发现信息不符,如护照姓名与其他文件不同、身份证出生年份和学历时间对不上、工作证明职位与商业计划书职位冲突等,申请将被拒绝。因为这会让审核人员对申请者信息的真实性和准确性产生怀疑,认为申请者态度不严谨或存在故意隐瞒、造假可能。
材料不完整或不符合要求:若申请被抽中补交资料,需按要求提供充足且符合规定的文件支持申请。常见需准备的材料包括个人学历证明、护照、雇主公司注册文件、雇佣合同、财务报表与银行流水等。若缺少关键材料,如未提供学历认证报告(非新加坡本地学历时)、公司财务报表混乱无法证明运营能力等,或材料格式、内容不符合规范,如推荐信未包含职位名称、薪酬、雇佣日期及岗位职责等关键信息,均可能导致申请失败。
3.公司相关问题
公司资质不符:MOM会审核申请公司情况。公司需为在新加坡注册的合法实体,财务状况良好,有能力支付员工薪资。若公司存在问题,如注册时间过短、运营不稳定、资金不足等,难以证明有能力长期雇佣外籍员工,申请可能被拒。例如,新注册公司注册资本低且无实际业务流水,易被认定为资质不够。
招聘不合规:雇主须遵守Fair Consideration Framework,新职缺需先在本地进行不少于28天的公开招聘,证明无法雇佣本地人才后,才可提交EP申请。若公司未按此规定操作,直接为外籍人员申请EP,或招聘记录不完整、无法证明已进行本地招聘,申请将不被批准。
4.过往不良记录
不合规雇佣记录:若申请者之前有不合规雇佣记录,如做过挂靠,即通过不正当手段获取工作准证但实际未从事相应工作,这种行为严重违反新加坡就业规定。一旦被发现,再次申请EP时极有可能被拒,因为这表明申请者不遵守当地法规,诚信存在问题。
限制入境记录:近两年内若有被海关限制入境的记录,在申请EP时也可能被拒。海关限制入境通常涉及违反新加坡出入境相关法律或存在安全风险等问题,这会使审核人员对申请者的背景产生担忧,从而拒绝其EP申请。
5.行业限制
新加坡对某些行业外籍员工需求较低或有特殊限制。例如,传统零售、餐饮、基础服务业等行业,由于行业性质和本地就业政策等因素,外籍员工EP申请容易被拒。这些行业通常被认为本地劳动力足以满足需求,且鼓励本地人从事此类工作。相比之下,科技、金融、教育等高附加值和创新性产业更受新加坡政府青睐,在这些行业申请EP获批概率相对较高。若申请者所在行业属于限制行业,且无法证明自身对公司、行业有独特价值,申请成功难度较大。
*内容整合自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政策为准。

©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