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香港高才通计划和优才计划作为吸纳人才的重要途径,各有其针对性和特点。明确高才通计划的适用人群以及两者的核心差异,能帮助申请人根据自身情况做出更合适的选择。
一、香港高才通计划适合申请的人群
香港高才通计划旨在快速吸引全球高端人才,根据申请条件的不同,适合的人群主要分为以下三类:
(一)高收入精英人士(A类)
这类人群在申请前12个月,年收入达到250万港币或以上(收入包括薪金、津贴、股票期权等,需提供纳税证明等相关文件)。他们通常是金融行业的资深投资经理、大型企业的高级管理人员、成功的创业者等,在各自领域取得了显著成就,收入丰厚。通过高才通计划,他们能快速获得香港身份,借助香港的国际化平台拓展事业版图,例如利用香港的金融优势进行全球资产配置,或依托香港的商业环境扩大企业影响力。
(二)百强名校毕业且有工作经验者(B类)
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并在申请前5年内累积至少3年工作经验的人士适合此类。全球百强大学以QS、THE、ARWU、U.S.News这4个世界大学排名榜单近5年公布的排名为准。这类人群既拥有优质的教育背景,又具备一定的职场经验,如从斯坦福大学、剑桥大学、香港大学等名校毕业,在科技、金融、法律等领域有3年以上工作经历的专业人才。他们希望在香港寻求更广阔的职业发展空间,高才通计划能为他们快速进入香港职场提供便利,凭借名校背景和工作经验,更容易获得香港优质企业的青睐。
(三)百强名校毕业且工作经验较少者(C类)
在申请前5年内,本科毕业于全球百强大学,但工作经验少于3年的人士属于此类,且该类别每年限额10,000人,先到先得。这类人群多为年轻有为的职场新秀,虽然工作经验不足,但自身能力突出、潜力巨大。例如刚从世界百强名校毕业的应届毕业生,他们渴望借助香港的国际化平台提升自己,积累工作经验,高才通计划为他们打开了移居香港的大门,让他们能尽早融入香港的工作和生活环境。
二、香港高才通计划与优才计划的核心差异
(一)申请门槛不同
高才通计划:门槛相对明确且具有针对性。A类以高收入为核心指标,只要年收入达标即可申请;B类和C类则主要看毕业院校是否为全球百强以及工作经验年限,对综合能力的考核相对简化。
优才计划:采用综合计分制和成就计分制。综合计分制从年龄、学历、语言能力、工作经验、全年收入、业务所有权等多个维度进行评分,2024年11月1日改革后,变为是非题模式,总计12项要求,符合其中6个或以上方可申请,对申请人的综合背景要求更高;成就计分制则针对顶尖人才,要求获得杰出成就奖或对行业发展有重大贡献,门槛极高。
(二)审批速度不同
高才通计划:审批速度较快,一般1-3个月内可完成审批,最快1个月即可拿到身份。该计划旨在快速吸引高端人才,简化了部分审批流程,注重对申请人硬性条件(如收入、毕业院校、工作经验)的审核,因此效率更高。
优才计划:审批周期通常较长,为6-12个月,甚至更久。因为优才计划需要对申请人的综合情况进行全面细致的评估,包括专业能力、赴港发展计划、行业贡献等多个方面,审核流程更为复杂。
(三)续签要求不同
高才通计划:2024年11月入境处明确了4种续签方式,包括在港已获聘用、以非雇佣合约形式工作的自雇人才、受聘于非本港企业而收入达到120万港币以上的人才、在港开办或参与业务的企业老板/创业者,申请人可任选其一。其中,受聘于非本港企业且收入达标的续签方式,为部分高收入人才提供了更大的灵活性。
优才计划:需要满足香港入境处要求的“通常性居住”条件,无需赴港定居但要与香港保持强联系,如工作、子女赴港读书、租房居住等。首次签证期3年,续签模式一般为3+3+2或3+5,顶尖人才若符合条件,续签模式为3+5。相对而言,优才计划对申请人与香港的实际联系要求更具体。
(四)申请目的侧重点不同
高才通计划:更侧重于快速吸纳已被市场认可的高端人才,如高收入者和名校毕业生,注重人才的现有成就和资历,能在短期内为香港带来经济或行业贡献。
优才计划:更注重挖掘具有发展潜力的优秀人才,不仅关注申请人的现有能力,还看重其未来在香港的发展前景和对香港长期发展的贡献,鼓励人才在香港长期扎根发展。
香港高才通计划适合高收入精英、百强名校毕业生等人群,而它与优才计划在申请门槛、审批速度、续签要求和申请目的侧重点等方面存在明显差异。申请人应根据自身的收入水平、教育背景、工作经验以及未来规划,选择最适合自己的途径,以提高申请成功率,实现赴港发展的目标。
*内容整合自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政策为准。

©包图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