答:在新加坡的移民体系中,工作签证是获取永久居民身份(PR)的重要途径。EP(就业准证,Employment Pass)和SP(特殊准证,S Pass)作为两种常见的工作签证类型,在诸多方面存在明显差异,而这些差异也影响着后续移民的可能性。
一、适用人群与定位
EP签证:EP签证主要面向高技能人才,诸如专业人士、管理层以及技术专家等。在金融、医疗、科技等高端领域,EP签证持有者尤为常见,例如金融行业的风险分析师、科技企业的软件架构师、医疗机构的专科医生等岗位,常由EP签证持有者担任。新加坡人力部旨在通过EP签证,吸引能为本地经济发展注入创新活力、推动产业升级的高端人才。
SP签证:SP签证针对的是中级技术人才,用以填补新加坡本地劳动力市场的部分缺口。适合SP签证的岗位包括但不限于电焊工、卡车司机、高级厨师、小型企业的管理人员等。这些岗位要求从业者具备一定技术或经验,但技能水平与专业程度稍低于EP签证所覆盖的人群。
二、申请条件差异
1.学历要求:
EP签证:通常要求申请人具备本科及以上学历,且学历需获得新加坡官方认可。若申请人毕业于全球知名高校,在申请时会更具优势。部分特殊情况,如拥有丰富行业经验但学历稍低的技术人才,也有可能获批,但需证明自身具备等同于本科的专业能力与知识储备。
SP签证:学历要求相对灵活,大专学历或相关技术认证即可满足基本条件。对于仅有高中学历的申请人,若其技能水平在相关领域达到一定标准,也有机会申请。例如,拥有多年工作经验且在特定技能考核中表现出色的技术工人,即使学历不高,也可能成功申请SP签证。
2.薪资要求:
EP签证:自2024年9月起,非金融行业申请人月薪需达到5600新币及以上,金融行业则需6200新币及以上。并且,人力部会根据市场薪资水平和经济形势对薪资要求进行动态调整。若申请人年龄较大(如40岁以上),为证明其经验价值,薪资要求通常会进一步提高,可能达到9500新币以上;金融行业此类申请者薪资要求则更高。
SP签证:2023年9月1日起,普通行业申请人月薪需达到3150新币以上,金融行业为3650新币以上。同时,随着年龄增长,起薪要求也会逐渐提高,45岁及以上申请时,普通行业需达到4650新币以上,金融行业为5650新币以上,到2025年9月1日起,申请SP准证的起薪还将涨至至少3300新币(金融从业者为至少3800新币)。
3.其他要求:
EP签证:需通过COMPASS评分系统,最低得分40分。该系统从企业多元化、技能稀缺性等多个维度进行评估,如企业雇佣员工的国籍多样性、申请人所具备技能在新加坡本地市场的稀缺程度等。此外,雇主在申请EP前,需先通过SAT(Self-Assessment Tool)进行自我评估,确认适合申请EP后,还需在Jobs Bank上刊登该岗位招聘信息,以证明在本地劳动力市场难以寻觅合适人才。
SP签证:雇主公司需有可用的SP签证配额,不同行业配额比例不同。服务行业中,SP准证持有者人数不得超过公司总员工数的10%;建筑、制造、造船厂和加工等行业,这一比例为15%。这意味着雇主需在满足本地员工雇佣比例的前提下,才有资格为外籍员工申请SP签证。
三、福利待遇不同
家属准证申请:
EP签证:当EP持有者月薪达到6000新币及以上,可为配偶及21岁以下子女申请家属准证(DP);月薪达12000新币及以上时,还可为父母申请长期探访准证(LTVP)。家属在新加坡可享受相应的教育、医疗等社会福利,例如子女可就读新加坡本地学校,配偶也可在符合条件下合法工作。
SP签证:SP持有者月薪需达到6000新币及以上,才可申请家属准证(DP),但为父母申请长期探访准证(LTVP)的薪资要求更高,需达到12000新币及以上。相比EP签证,SP签证在家属准证申请上的薪资门槛更为严格,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家庭团聚的便利性。
社会保障及其他福利:EP签证持有者在新加坡享有更全面的社会保障,在公共医疗系统中可享受更多优惠政策,例如部分医疗费用报销比例更高。同时,在税收政策方面,EP持有者也可能有机会获得更高额度的税收减免或优惠。而SP签证持有者虽然也能获得基本的医疗保险和住房公积金等福利,但在保障程度和范围上,与EP签证持有者存在一定差距。
四、续签与转换规定
EP签证:EP签证首次获批有效期通常为2-3年,续签时,需至少在通行证到期前2个月提交申请,由新加坡人力部重新审批。对于经验丰富且技能紧缺的技术专业人员,续签最长可达5年。在签证有效期内,EP持有者若转换工作,原EP会被取消,需从新雇主处获得新的EP。但整体而言,EP签证在工作转换的灵活性上相对较高,只要新雇主愿意提供担保并符合申请条件,转换工作的流程相对顺畅。
SP签证:SP签证有效期通常为2年,可续签,但每次续签都需人力部重新审批。由于SP签证存在配额限制,且对雇主公司本地员工雇佣比例有要求,因此在续签时,除了考量申请人自身工作表现、薪资是否达标外,还需关注雇主公司的整体人员结构是否符合规定。若SP持有者希望转换工作,新雇主同样需有可用的SP签证配额,且要重新提交申请,审批流程相对复杂,获批难度可能因新雇主的具体情况而增加。
五、对移民的影响
EP签证:EP签证在移民申请中具有显著优势。通常情况下,EP持有者在新加坡连续居住满半年后,即可申请永久居民(PR)。不过,从过往数据和经验来看,建议EP持有者在工作2年后申请PR,此时成功率相对较高。因为在这2年期间,申请人有足够时间展示自身对新加坡社会和经济的融入与贡献,如积极参与社区活动、推动企业业务发展等,这些因素都有助于提升PR申请的成功率。
SP签证:SP签证持有者无法直接申请PR。一般需先升级为EP签证,或在满足长期居住条件(通常为居住2年以上,并拥有良好纳税记录)后,才有资格申请PR。但相比EP签证持有者,SP签证持有者在申请PR时面临的竞争更为激烈,因为新加坡移民政策更倾向于吸引高端人才。例如,在同等居住年限和纳税记录的情况下,EP持有者凭借其更高的技能水平和薪资待遇,在PR申请评分体系中往往能获得更高分数,获批概率更大。
新加坡EP签证和SP签证在适用人群、申请条件、福利待遇、续签转换以及对移民的影响等方面存在诸多差异。EP签证凭借其对高技能人才的定位、较高的薪资门槛以及更全面的福利待遇,在后续移民申请中更具优势。而SP签证则为中级技术人才提供了在新加坡工作的机会,若持有者有移民意向,可通过提升自身技能、学历或薪资水平,尝试升级为EP签证,以增加移民成功的可能性。在选择申请何种签证时,申请人需结合自身实际情况,如学历背景、工作经验、薪资期望以及职业规划等,做出最为合适的决策。
*内容整合自网络仅供参考,具体以官方政策为准。

©包图网